WūJīMāChā publiczne
[search 0]
Więcej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Artwork
 
Architectural Observation, Art & Philosophy, Field Recording, Life & Work—the WūJīMāChā Dialogue documents everyday conversations in a somehow dusted but never polished fashion. Conversations are conducted mostly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English, supported by bilingual summaries. Happy listening : ) 建築性觀察、藝術 & 哲學、環境錄音、生活 & 工作——「WūJīMāChā 對話」以一種略微推敲但不曾精雕細琢的方式記錄日常對話。語言爲北方話和英文,並配有雙語摘要。 收聽愉快:)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how series
 
類別| Category 生活 & 工作 | Life & Work 語言 | Language 普通話 | Mandarin Chinese 概述 | Summary Zizheng 在一次閒聊中不斷追問他的姥爺「閉目養神」究竟爲何。老年人精神慢慢消退,自然會把它回收;這同「打坐」、「冥想」有關係嗎? 追問沒有得到語言上的解答;但從豁達的態度中可見一斑。 During a casual conversation, Zizheng kept asking his grandpa what he meant by "resting with closed eyes." It seems that as people age, their energy naturally declines an…
  continue reading
 
Category | 類別 Life & Work|生活 & 工作 Language | 語言 Mandarin Chinese | 中文普通話 Summary | 概述 The digital nomad identity could turn wanderers into voracious consumers - not of goods, but of life experiences. When they wield money yet spurn genuine engagement with the local land and its people, destinations commodified, cultures deteriorated. People chance …
  continue reading
 
Category | 類別 Field Recording | 環境錄音 Intro | 簡介 Mixed Recordings from Fes, Iche, Figuig, Marrakesh of Morocco: Sounds of Prayers and Life. 來自摩洛哥菲斯、伊切、菲吉格和馬拉喀什的混合錄音: 祈禱與生活的聲音。 Comments & Feedback | 評論 & 反饋 Feel free to share your comments with us via email (please specify the episode title): comments@wujimacha.com. For any other feedback, feel free …
  continue reading
 
類別 建築性觀察 介紹 本期聯繫往期播客,以回應譚沛然來信中文章《透明、无菌、纯粹:现代主义设计的秩序迷恋》。相較於包豪斯,文藝復興的作品擁有「movement」;因爲這種 movement,創作擁有了生命。因爲有了所堅信的而非模棱兩可的,生命力才得以爆發。建築從此不再是一個器皿,人也不再是標本。Life, such is. Voices | 聲音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Notes | 筆記 譚沛然後來信中提到的文章:《透明、无菌、纯粹:现代主义设计的秩序迷恋》 相關播客: [22E01] 亮度、清晰度 [20E16] 穿過玻璃的景象 [20E16.1] 從萬神殿到 Apple Park Glenn Vilppu:現場畫羊 評論 & 反饋 …
  continue reading
 
類別 生活 & 工作 介紹 筆記整理軟件的交互默認在電子設備上完成,這意味着它們或許永遠無法滿足始於紙筆的思考過程的需求。而那些在整理軟件中可以實現的整理和呈現方式,在現實中均有對應——好似一間偵探線索屋。 Voices | 聲音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eno: https://twitter.com/enokoneko Notes | 筆記 Zizheng 在錄音中提到的筆記軟件:Obsidian、Workflowy、Heptabase、 思源筆記 (口誤說成了「思維筆記」)和 Flomo。 eno 和 Zizheng 後續的相關討論記錄: 1. 關於 Flomo eno:「我想到 Flomo 那样的 app 是为没有记笔记习惯的人准备的…
  continue reading
 
類別 生活 & 工作 介紹 某種振動或許左右了樹木的形態。「物」的終極形態。希臘立柱和人體寫生。人類語言詞彙由來的猜測。「亞當」和「Om」同源。諸如此類物理現象,都是關於世界的知識。它們被宗教所提及,但它們不屬於宗教。 評論 & 反饋 歡迎通過郵件和我們分享您的評論(請註明針對的錄音題目):comments@wujimacha.com 有關其它任何反饋,歡迎發送郵件至: hello@wujimacha.com 關於 建築性觀察、藝術 & 哲學、環境錄音、生活 & 工作。「WūJīMāChā 瞭望台」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啓發和推動行動。 每月更新。 訂閱更新 您可通過 RSS,播客客戶端,郵件等途徑訂閱我們的播客和更多內容更新:訂閱方法 捐助 & 其它方式支持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並認可我們的…
  continue reading
 
類別 生活 & 工作 介紹 「你難道不覺得有一股力量在使一切變得模糊,曖昧,一種精神上的俄狄浦斯現象在廣泛發生?俄狄浦斯弒父娶母,受到懲罰,是因為他模糊了代與代的界限,讓生變得無力。上一代人吞噬了下一代,下一代回溯到上一代。這裏有些太晦澀的不能付諸言辭的東西,太不起眼的灰色,太無意義的苦難。我無法同情,只好冷眼而旁觀著……為什麼不願讓年輕人走,放他們生路呢。」 「是啊,為什麼?」「因為恐懼吧。」「什麼樣的恐懼?」 「對自身的無力的恐懼。無力再真實地表達任何含義。」 評論 & 反饋 歡迎通過郵件和我們分享您的評論(請註明針對的錄音題目):comments@wujimacha.com 有關其它任何反饋,歡迎發送郵件至: hello@wujimacha.com 關於 建築性觀察、藝術 & 哲學、環…
  continue reading
 
類別 | Category 環境錄音系列 Intro | 介紹 自此期起新增「環境錄音」系列類別,並將以往相關錄音匯總(見「相關錄音」)。 希望對生活中細微的忠實捕捉能夠爲在上海、邊境地區、以及所有因新冠疫情被限制的大家帶來哪怕只是片刻的慰藉。 祝願大家身體和精神健康。 錄製人 | Recorder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相關錄音 | Related Episodes [21E12] 牛群迎面走來:https://www.wujimacha.com/pub/21e12 [21E08] 藥山暮鼓:https://www.wujimacha.com/pub/21e08 [21E07] 「聽取蛙聲一片」:https://www.wujimacha…
  continue reading
 
Intro | 介紹 WūJīMāChā Essay+ 中文版已發佈: 數字時代日益加劇,人的生存空間也因而在無形中被縮減,代之以效率化、功能化的數據交換。思想與文藝作為社會生活最重要之形式,逐漸失去了現實的基本。為了在這不期然的境況下讓純粹的精神活動仍能得以表達,我們決定創立 WūJīMāChā Essay+。題材、媒介、傾向,俱不設限,但以純文學及其批評,純思想性作品及其批評為主。 爲配合文章內容,我們推出「縱書卷軸」排版設計。除非特別聲明,全部內容均遵循共享創意 署名 4.0 國際版權協議(CC BY 4.0)。 我們相信如今和過往一樣,人依然需要以心靈本身來回應這個時代所涵攝的困惑,以及隱蔽的動盪。 謹此 WūJīMāChā Essay+ 編輯組 雜誌主站:https://www.w…
  continue reading
 
Intro | 介紹 常聽到「亞洲語言傾向於省略主語」這樣的論點。但亞洲語言究竟省略了什麼? 「省略主語」是什麼含義呢?討論的靈感來源於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中的一段話。 Voices | 聲音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Notes | 筆記 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Wittgenstein's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全文:https://people.umass.edu/klement/tlp/tlp.html 《邏輯哲學論》有關的段落:「Instead of, ‘The complex sign “aRb” says that a stands to b in the relat…
  continue reading
 
Intro | 介紹 爲何 WūJīMāChā Essay+ 中文版 要做正體豎排的電子雜誌?這個決定究竟是怎麼來的?編輯組首次相聚,一起回顧了「縱書卷軸」排版的誕生過程,以及團隊成員之間關於設計上的取捨。 Voices | 聲音 林檎 Jinglong,Essay+ 編輯 eno,Essay+ 排版設計:https://twitter.com/enokoneko Toto,Essay+ 排版設計 & 工程:https://twitter.com/toto_minai Zizheng,Essay+ 編輯 & 排版設計: https://zizhengw.github.io/ Yueeie,Essay+ 校對 Notes | 筆記 《WūJīMāChā Essay+ 中文 二〇二一・冬》:ht…
  continue reading
 
Intro | 介紹 现代建筑对于光照的大量需求,究竟来自于怎样的缺失?黑暗之中的事物能否保持清晰?Zizheng 和 Jinglong 從光的性質談起,思索著數字時代人與物的交互方式。 Voices | 聲音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Notes | 筆記 拉薩老房子——牆體厚,窗戶小,進光少,但清晰:https://resize-v3.pubpub.org/eyJidWNrZXQiOiJhc3NldHMucHVicHViLm9yZyIsImtleSI6IjM0bHkzcmhjLzQxNjQxMDUxNzI5NjI1LmpwZyIsImVkaXRzIjp7InJlc2l6ZSI6eyJ3aWR0aCI6ODAwLCJmaXQ…
  continue reading
 
Intro | 介紹 都市中的過渡性空間——從一座房子到另一座房子,從一家商店到另一家商店,從地鐵口到站臺,所需要經過的地方——對人們的影響與單獨建築物同樣重要,且更加潛移默化。 Zizheng 通過最樸素的感受,無意間找到了兩處平常但似乎能對人的精神健康有幫助的地方:地鐵換站通道,和兩座寫字樓之間。 Voices | 聲音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Jinglong Notes | 筆記 提及的地鐵站換站通道(實際感受和照片有很大誤差):https://resize-v3.pubpub.org/eyJidWNrZXQiOiJhc3NldHMucHVicHViLm9yZyIsImtleSI6IjVwcHQ1cTY4LzUxNjM2ODg2MjY…
  continue reading
 
Intro | 介紹 下午的牛群,覓食完回家。 林芝,西藏。 Voices | 聲音 牛群 Comments & Feedback | 評論 & 反饋 歡迎所有善意的留言! 請點擊鏈接進入留言板:https://github.com/wujimacha/Podcast/discussions About | 關於 Architectural Observation, Art & Philosophy, Life & Work. 建築性觀察,藝術 & 哲學,生活 & 工作。 WūJīMāChā Podcast documents observations and reflections to inspire and promote actions. 「WūJīMāChā 瞭望台」記錄觀察和思考…
  continue reading
 
【NEW】新增留言板頁面!詳情請見下文「comments」部分 :) Intro 工業精加工食品所生成的單一味道入侵味覺,使其变得麻木。而麻木則意味著無法專註於當下的覺知,以至於當蘊含豐富「風味 」的食物出現在面前,也很難品嘗,回味。麻木的味覺只能再次去尋找單一的(膩)味道。周而復始。食物烹飪和建築設計面臨相同的關於「人」的問題。 Voices Yueeie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Notes 「[21E01] 视觉主导,感官平衡,主動參與」:https://www.wujimacha.com/pub/21e01 Dialogue in the Dark: http://www.dialogueinthedark.com.cn/ Commen…
  continue reading
 
Intro 「有一種奇妙的感覺: 你在物理空間遇到的人類,就好像是你在刷朋友圈的時間軸遇到的人類。」 互聯網公司線下實體商鋪將線上的虛擬交互邏輯移植到原先的線下現實空間。在如此時空,虛幻中藏匿着真實。生活因此變得更加複雜且更有挑戰性。 Voices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Jinglong More Architectural Observation, Art and Philosophy, Life and Work. At WūJīMāChā, we build physical space-time to manifest what's already there: https://www.wujimacha.com/ Subscrib…
  continue reading
 
Intro 「(人體)形態會約束思想內容。」 桌子,作爲傢俱的一種,是更貼合人體尺度的時空結構。它與傳統的「建築空間」同等重要。當我們隔着桌子坐下交流時,不論是傾聽者還是表達者,身體都被桌子一分爲二。這意味著什麼? Voices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Jinglong Notes Google's Project Starline: https://blog.google/technology/research/project-starline/ More Architectural Observation, Art and Philosophy, Life and Work. At WūJīMāChā, we build physical…
  continue reading
 
[註]:本期建議佩戴耳機收聽 Intro 藥山寺每晚在就寢(養息)前都會叩暮鼓,而擊鼓人每次叩擊都會使得鼓聲順應自身的心境。淋漓而不燥——它終歸是收心的。 Artist 耀月師父: 因偶然讀到蘋果公司創始人 Steve Jobs 曾皈依日本曹洞宗進而對佛教產生興趣。如今已出家,目前在曹洞宗祖廳湖南藥山寺修行。 耀月師父有一次飯後散步聽 Zizheng 提起蘇格拉底的一些事蹟,便很認真地在思考蘇格拉底擁有「禪定」能力的可能性。 兩種文明在那一瞬間似乎再一次看到了彼此。 More Architectural Observation, Art and Philosophy, Life and Work. At WūJīMāChā, we build physical space-time to m…
  continue reading
 
Intro 傍晚的蛙群。 山中,赤壁,湖北。 Voices 蛙群 More Architectural Observation, Art and Philosophy, Life and Work. At WūJīMāChā, we build physical space-time to manifest what's already there: https://www.wujimacha.com/ Subscribe: https://www.wujimacha.com/pub/how-to-subscribe Episode Catalogue: https://www.wujimacha.com/podcast…
  continue reading
 
Intro This special episode is dedicated to Ms. Lise van Boxel, Nietzsche scholar and our former Tutor at St. John's College. As we traced back in memory her teachings and personal qualities, we found that intellectual heritage came in a form distinct from the intellect, and life was breathed at moments unnoticed. Perhaps at this special time a comm…
  continue reading
 
Intro 芷維在參觀完建築師安藤忠雄前輩在上海的展之後,指出了前輩圖紙和建築現場的一大不同:那些在圖紙上旋轉的規則幾何原型,在現場親歷的時候,全都消失不見,藏匿在了自然光和陰影之中。這應該是前輩最為獨特的地方之一。 Voices Zizheng:https://zizhengw.github.io/ 芷維: Notes 更多關於安藤前輩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的建築作品展:http://www.fosunfoundation.com/exhibitions/detail/31 新增 Telegram Channel 訂閱方法:https://t.me/wujimacha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推動行動。更多請見主頁:ht…
  continue reading
 
Intro Neil Postman 在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娛樂至死」) 中為媒介頻繁更迭且逐漸趨同,變得單一的時代提供了一種從希臘到康德,從 epistemology 蛻變出來的強有力的思考工具。 Voices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Jinglong Danchen Notes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Neil Postman: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74034.Amusing_Ourselves_to_Death Ten Commandments: https://www.biblegateway.com/passa…
  continue reading
 
Intro 手放在胸腔上,發出聲音,會感到震動(vibration)。類似地,「物」所發出的震動也會讓人體產生某種共振。Zizheng 在禪宗寺院體驗早課誦經的時候發現了佛教慣用樂器的震動和人體之間的關聯。而這種關聯進一步引出「精神」和「肉體」之間的影響,以及宗教。 Voices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Jinglong Danchen Notes 佛教樂器(法器)與人體的對應:https://resize-v3.pubpub.org/eyJidWNrZXQiOiJhc3NldHMucHVicHViLm9yZyIsImtleSI6Inkwa2NxdHcxLzIxNjE3Nzk3NzM3NDY2LnBuZyIsImVkaXRzIjp7InJlc…
  continue reading
 
Voices 嵩口鎮居民 河水 飛行動物鄰居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推動行動。更多請見主頁:https://www.wujimacha.com/ 歡迎訂閱「WūJīMāChā瞭望台」:https://www.wujimacha.com/pub/how-to-subscribe 往期節目分類匯總:https://www.wujimacha.com/podcastAutor: WūJīMāChā
  continue reading
 
Intro 「就比如說有些專業叫視覺傳達,但你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專業叫聲音傳達的。」 西方思維由於至少從古希臘開始就以視覺作為感官主導,加之疫情期間出於健康原因對觸覺的限制,導致如今都市生活中人體感官運用極度不平衡。這或許間接能夠解釋為何「食物」和「性愛」會受到重視。 而「平衡運用感官對人類是有益的」的前提是,個體主動參與而非被動接受。 Voices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Jinglong Notes 「感官參與」意同 「sensory participation/engagement」,而並非特指 「sensual (sexual) participation」。「感官」在這裏和「感知 (perception)」緊密相關。 古希臘語 οἶδ…
  continue reading
 
Intro 西方文本的凝視點似乎在字裡行間,需要通過與文本面對面,持續的專注獲得。而東方文本,或一般來說,繪畫和建築,他們的凝視點則似乎在文本或作品以外的地方——它無形承托其它活動。本次錄音為「凝視點」系列第三期。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推動行動。更多請見主頁:https://www.wujimacha.com/ 歡迎訂閱「WūJīMāChā瞭望台」:https://www.wujimacha.com/pub/how-to-subscribe 往期節目分類匯總:https://www.wujimacha.com/p…
  continue reading
 
Intro 凝視點,喚醒感知的一瞬間,或出現在樸素的場景,或發生於重要回憶之時。本次錄音為「凝視點」系列第二期。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推動行動。更多請見主頁:https://www.wujimacha.com/ 歡迎訂閱「WūJīMāChā瞭望台」:https://www.wujimacha.com/pub/how-to-subscribe 往期節目分類匯總:https://www.wujimacha.com/podcast…
  continue reading
 
Intro 重慶機場和北京銀杏步道的例子暗示人在任何環境當中對於感知美好事物的潛力。而這種感知機制和自然的關係則初步引出對於「凝視點」的探討。本次錄音為「凝視點」系列第一期。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Notes 新增的郵件訂閱更新渠道:https://1c62208b.sibforms.com/serve/MUIEAGZGEnB7UH2Uhu8CvzxcyNf9dInpoceOfYzgNwhna3Jx7AML7UCGCMLSLUwk83oDRev5nWlC2IYoBUAl7Vj_WF706MRreq7QvlzLgBnvPUUDD13-YRk8cARiVCGGu09-glwMQItc_gLtmm01qNeZMD9k…
  continue reading
 
Intro 去你媽的「世界觀」。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推動行動。更多請見主頁:https://www.wujimacha.com/ 歡迎訂閱「WūJīMāChā瞭望台」:https://www.wujimacha.com/pub/how-to-subscribe 往期節目分類匯總:https://www.wujimacha.com/podcastAutor: WūJīMāChā
  continue reading
 
Intro 本雅明所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以谈论艺术作品的 aura(光韵)而闻名,但是本雅明到底为什么写了这篇文章?如果看文章的前言和后记,它甚至看起来有一个政治目的:贬低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化,推崇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政治化。但这两者又指的是什么? 换一个简单的问题,aura 指的是什么?是距离产生 aura 吗? 以及,他干嘛突然说建筑了?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Danchen Notes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中收录的译稿《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第二稿)》: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wal…
  continue reading
 
Intro 玻璃的使用或許讓「人」重新成為現代建築的中心。人在其中似乎及其自由。而這其中光影呈現的形態改變也較古典建築有很大區分。那麼究竟大體量的古典建築所產生的光影和玻璃通透感之下的光影,有何不同? 「這種玻璃的通透感讓古羅馬時期或者古希臘時期建築才能有的那種通過大體量呈現的光影所帶來的某種人之上的那種時空感的可能性(被)徹底抹殺掉了。」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Notes 相關錄音 [20E16 穿過玻璃的景象]:https://www.wujimacha.com/pub/20e16 仙台多媒體中心,伊東豐雄:https://www.…
  continue reading
 
Intro 書寫歷史要求作者俱備洞察一時代之原則的能力。但這個表達很模糊。什麼是洞察?人在傾聽之中得到了什麼?傾聽者和講述者的關係是什麼?誰的講述才有效?如果歷史並非實證的科學(如 Croce 所言,歷史更近於藝術),而必須“追索”而來,那麼對於“追索”這個行為本身,要給予思。討論的啟發來自 Strauss 的 Hegel 講座。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Notes 關於 Leo Strauss:https://leostrausscenter.uchicago.edu/about/ Leo Strauss on Hegel, Strau…
  continue reading
 
Intro 林檎对写作有一些困惑:按照套路精心设计写作中的每一个转折,是不是就像互联网公司精心设计用户体验,从而让他们沉迷一样? Voices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Notes Zizheng 的乐理课教材 The Study of Counterpoint: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507840.The_Study_of_Counterpoint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推動行動。更多請見主頁:https://www.wujimacha.com/ …
  continue reading
 
Intro 「玻璃」在時空營造(建築構造)上的使用,反映出當今我們的何種訴求?為何相比較之下,傳統住宅(vernacular architecture)對玻璃窗所構建出的「通透感」並沒有太多的青睞?本次討論進一步細化問題,為思考指出一些方向。 Voices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Jinglong Notes 相關錄音 [20E16.1 從萬神殿到 Apple Park]:https://www.wujimacha.com/pub/20e16-1 Mediatheque S,伊東豐雄(Toyo Ito):https://www.archdaily.com/118627/a…
  continue reading
 
Intro 隨筆「屏幕與痕跡」全文朗讀。全文鏈接請見 Notes。 People 作者:Jinglong 朗读: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Notes 「屏幕與痕跡」全文:https://www.wujimacha.com/pub/screen-and-imprint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推動行動。更多請見主頁:https://www.wujimacha.com/ 歡迎訂閱「WūJīMāChā瞭望台」:https://www.wujimacha.com/pub/how-to-subscribe 往期節目分類匯總:https://www.wujimacha.com/podc…
  continue reading
 
Intro 由 Steven Holl 及其團隊設計的四方當代美術館裡面有一間很奇妙的電梯。 Voices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Moji晨 Notes 四方當代美術館:http://www.stevenholl.com/projects/nanjing-sifang-museum 電梯實錄:https://assets.pubpub.org/8rfmt281/41588399275639.mp4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推動行動。更多請見主頁:https://www.wujimacha.com/…
  continue reading
 
Intro Zizheng 和 Jinglong 所追尋的一種樸素(primitive)時空感在木心的畫作中再次被體現出來。但他們尚且無法進一步用語言細化對它的描述。他們各自需要更多的經歷和實踐才可以更精準抓住它,並且以各自的方式使其再現。 Voices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Jinglong Notes 木心山水畫「會稽春明」:https://artgallery.yale.edu/collections/objects/81927 Taiko 演出現場錄像舉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gsLrNzg3I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
  continue reading
 
Intro 「趁他們都還沒醒!」 Voices 掃地僧,正在開早茶會的飛行動物鄰居們。 Notes 三段分別錄製於 08.04.20 06:22AM 09.04.20 06:41AM 16.04.20 06:49AM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推動行動。更多請見主頁:https://www.wujimacha.com/ 歡迎訂閱「WūJīMāChā瞭望台」:https://www.wujimacha.com/pub/how-to-subscribe 往期節目分類匯總:https://www.wujimacha.com/podcast…
  continue reading
 
Intro 【聲明:聽眾回應觀點不代表 WūJīMāChā 立場】 一直拒绝用微信的 Dandirion 有一天和林檎说,他发现自己开始接纳腾讯了。 他崇尚理性,因为相信理性让人们活得更好。而在诸如社会事件与争议的许多事情上,我们往往发现理性难以招架情绪(即更感性)的洪流。理性束手无策。如果从感性的一侧开始反思,会是怎样? 通过反思对腾讯的情感变化,他展现了一种希望的可能性,它不是非此既彼、你赢我输的二元论断,而是一条理性派可以认可,感性派可以理解的途径。 Voices Dandirion: https://twitter.com/Dandirioqwq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Notes 慕明的短篇科幻小说《铸梦》:https://read…
  continue reading
 
Intro Jinglong 最近读了《我的名字叫红》。书里提到了三个对画家来说最重要的问题: 当你绘画的时候,你是要尊崇古代大师的风格,还是要画出自己的个性? 假设你的画最后被拆开来,不再是原来的版本,甚至丢失、损坏,那你还要不要继续绘画? 你怎么看待失明这件事? 这期开头还聊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Moji 晨 Notes 《我的名字叫红》: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851385/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
  continue reading
 
Intro 現象:上海舊樓居民用夜壺表達不滿情緒。 思考:將器物(夜壺)賦予意義。反之,空間感知亦可左右語言表達可能性。 延伸問題:廁所,作為必要的排泄場所,是否需要與其它精神性空間保持適當距離? Voices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Moji晨 Notes 露出窗外的夜壺:https://resize.pubpub.org/fit-in/800x0/vjlkhrpo/01594466384039.jpg 龐貝古城考古展:https://www.ashmolean.org/pompeii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
  continue reading
 
Intro Zizheng 無意間和朋友們談起網站的各種設計細節——這些細節微妙地黏住用戶,并导致后者喪失主動選擇的能力,進而形成被動接受的習慣。而隨著更多的線上習慣悄悄瀰漫開來,線下行為逐漸被其反噬。 「這種公共的視頻網站...前後勾連的機制...什麼樣的重新設計可以免除這樣的問題?」 「這問題太大了...(是)三十年之內所有有道德底線的設計師都要考慮的問題。」 「...」 「你可以暴力一點...你(在一個線下空間)把信號都屏蔽了。」 Voices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Moji晨 Notes 抖音:一個使用起來很有可能讓你患頸椎病,但卻能在使用過…
  continue reading
 
Intro Jinglong:讀過一篇關於 Dante 的論文之後,產生了許多想法。在和 Zizheng 交流中,這位文藝復興詩人的身份逐漸變得複雜起來。思想與詩的關係是什麼?抽象的犧牲能不能取代具象的愛?但丁的作品究竟是喜劇還是悲劇?重重問題不僅侷限於學術探討,也同樣在質問現代,在這個語言貧瘠已成為現實的當下,還有無文藝復興的可能?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Notes Divine Comedy, Dante: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07607/ Ugolino of Pisa: http://danteworlds.laits.utexas.edu/textpop…
  continue reading
 
Intro 林檎开始反思什么样的内容适合放在屏幕上看,所以和 Zizheng 聊起了彼此经常在屏幕上看些啥。如果一个内容既有纸质版,又有电子版,那么纸书好像一定是首选。在屏幕上阅读静态的图片和文本内容,是一种妥协方案:暂时买不到纸质版的 / 纸质版太贵之类的情况下我们才会选择电子版。 当然也有 born digital 的内容。它们有它们的优点,譬如时效性强、受众面广。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内容适合被放到屏幕上呢? 与此话题相关的是如何看待电子杂志。电子杂志似乎已经和 newsletter 等价, 而这个刚好呼应了 Internet 的特点——「信息的快速聚集和检索」。 Voices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Zizheng: https://z…
  continue reading
 
Intro 博物館是一個奇怪的場所。一方面敞開了尋常不可見的美的領域,一方面又以過度的陳列遮蔽它。(陳列?商品橱窗,通訊錄,照片,又何嘗不是如此?)在含义上它自相矛盾。保護,聚集藝術品,其實拒絕了藝術的偶然性。在博物館中可以收獲知識,卻不能取得靈感......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林檎: 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Notes "museum"的詞源: https://www.etymonline.com/word/museum 海德格爾(Heidegger)所著「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https://plato.stanford.edu/ent…
  continue reading
 
Intro 林檎突然對一些對話內容是否應該出現在「WūJīMāChā瞭望台」中產生了猶豫。於是和 Zizheng 重新鞏固了一下「瞭望台」的初衷——通過記錄朋友間的對話推動思考和行動。而當无意间將節目類比到現實世界之後,他们发现这件事情竟可以成為再造現實公共空間尝试的第一步。 「如果說,數字世界做的事情一定要有一個現實的對應的話,「瞭望台」這個東西最好的一個類比就是半開放半隱私的公共的咖啡廳一樣的空間裡。我們是在討論真正關心的事情,不是說給別人聽的。」 「對。」 「但是呢,因為它的空間的公共的特性,導致有些人是會聽到的。他有人會有回應,有人可能默不作聲。那如果有人有回應來加入我們的話,那可能就也挺開心的。」 「嗯。」 Voices 林檎:https://twitter.com/underwa…
  continue reading
 
Intro 「光」在晴天和陰天中給人的不同感覺,讓 Zizheng 和林檎開始反思將其抽象元素化這種思路所忽視的方面——一種整體性。而在這種「抽象」思路下誕生的建築,它們能否融入周遭的環境,也變得微妙起來。 「你把這個東西抽象化之後(它)成為了一個概念,然後把這個概念單獨拎出來...element-thinking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晴天的時候就很容易把『光』當作一種元素。」 「元素化它就會容易抽離,抽離就容易isolate,isolate可能就會失去很多東西。」 「(可是)之所以意識到晴天的陽光是因為它有陰影啊,有對比啊,而不是特別的元素的感覺。」 「對。bug就在於當你元素化之後你就會忽視這種對比。」 Voices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
  continue reading
 
Intro 元宵節開心!XD Jinglong,Zizheng 和林檎意外發現了「digital」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Ah, digital art! Ah, digital life! 「一個 digital art 是永遠不能有 title 的!」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林檎: https://twitter.com/underwaternya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Gathering 計劃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推動行動。更多請見主頁:https://www.wujimacha.com/ 歡迎訂閱「WūJīMāChā瞭望台」:https://www.wu…
  continue reading
 
Intro 雯听了「20E1 地铁的孤立 土地的失联」录音之后的回应。 地铁的灯光让雯想到一种牢房,里面的犯人完全与外界隔离,彻底失去时间观念。不过,她和林檎一样也很喜欢老旧的、灯光忽明忽暗的伦敦地铁。在北京地铁里,所有东西都太有秩序了。 「所谓的历史感,是不是就是它会打破这种秩序?有历史就一定有损坏,有损坏就一定有变化,有变化连接性可能就会更高,它让更多的东西进来了。」 另外 Zizheng 再次回应了 [20E1] 里的一个质疑: 「我大部分时候就把地铁当一个工具,我不会想在里面获得什么 connection,我也不会在地铁里期待外面是什么样。我只知道他可以最快地让我到我有所期待的地方。」 「但是他们(地铁设计者)很可能让你倾向于那么去想。但是如果你想的话你还是可以在里面获得 real …
  continue reading
 
Intro Jinglong 對於「20E1 地鐵的孤立 土地的失聯」錄音的回應。 「不單單是人在認知空間,那個建築本身也在認知空間。」 Voices Jinglong Zizheng: https://zizhengw.github.io Notes [20E1 地鐵的孤立 土地的失聯]:https://www.wujimacha.com/pub/20e1 More 「WūJīMāChā瞭望台」作為 WūJīMāChā Gathering 計劃的一部分,負責記錄觀察和思考,從而推動行動。更多請見主頁:https://www.wujimacha.com/ 歡迎訂閱「WūJīMāChā瞭望台」:https://www.wujimacha.com/pub/how-to-subscribe 往期錄…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Skrócona instrukcja obsłu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