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與20分鐘Mindfulness Meditation-正念減痛
Manage episode 410014227 series 2963200
楞嚴經與20分鐘Mindfulness Meditation-正念減痛
楞嚴經經典全名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首楞嚴經》,一般稱之為《楞嚴經》(Śūraṅgama Sūtra;梵語:शूरङ्गम सूत्),為大乘佛教經典。
在明朝與清朝後,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說法,爲佛學家高度重視與肯定。2010年中國河南南陽菩提寺保存一函《楞嚴經》的梵文貝葉經。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共226葉,殘缺6葉,字體圓形,係印度南方古文字,據稱為唐代梵文《楞嚴經》孤本。
第一位將楞嚴經英譯的人,是英國傳教士Joseph Edkins,將楞嚴經第一卷英譯,其譯為 Śūraṃgama-sūtra, The Leng-Yen-King。
本集持續爲全世界祈福,關注烏俄戰爭與以色列的停戰談判。介紹浙江杭州雷峰塔塔磚內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並在楞嚴經深入講述了佛教的核心哲學之一——空性。
佛教中對五蘊(色、受、想、行、識)的分析,而受陰指的是感受或感覺的部分,是五蘊之一。“受陰虛妄”:在這裡,“受陰”指的是與感受或感覺相關的那一部分生命現象。“虛妄”表示這些感受不是真實的、永恆的,而是無常的、變化的。在佛教哲學中,所有被認為是個人或我所擁有的東西都是虛妄的,因為它們都是無常的,不能帶來永恆的滿足或解脫。“本非因緣”:這裡講到的是佛教中的因緣生法,意思是一切現象都是由眾多條件和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沒有獨立自存的實體。“本非因緣”意味著受陰(感受)並不是由一個單一、獨立的因素產生的,也不是自身就有的固有性質。“非自然性”:這句話強調受陰(感受)沒有自性(Svabhava),即沒有不依賴其他條件就能存在的固有本質。
在佛教中,認為一切現象都是缺乏固有本質的,它們的存在完全依賴於其他條件和因素。總的來說,這句話是在講述佛教空性的概念,特別是針對於“受陰”的討論,指出感受或感覺是無常的、沒有固有實體的,它們的存在和變化都依賴於其他條件的相互作用。這一點對於理解佛教中解脫和覺悟的路徑是至關重要的,認識到放下對於這些虛妄現象的執著,是達到內心平靜和解脫的關鍵。保持自己的如來藏真如清淨 ,Mindfulness 練習正念減痛全然放鬆。
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qwnj6abmfqu0976slcngntc
留言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qwnj6abmfqu0976slcngntc/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30 odcinków